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,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,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,一本视频在线精品

<strike id="hv4hj"></strike>

  • <center id="hv4hj"><ol id="hv4hj"></ol></center>
    
    
      <output id="hv4hj"><ol id="hv4hj"></ol></output>

      指揮平型關戰(zhàn)役

      2013-11-29 10:13:00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      1937年“七七”事變,中國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,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,結(jié)成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聯(lián)合作戰(zhàn)。晉綏劃為第二戰(zhàn)區(qū),部隊編為兩個集團軍,楊愛源為第六集團軍總司令,傅作義綏遠省主席,兼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和北路軍總指揮。

      第七集團軍轄35軍、13軍、68師、騎7師、騎2師、高桂滋部和劉汝明部,主要擔負負責平綏鐵路沿線上的防御任務。68師為預備隊駐天鎮(zhèn)一帶待命。8月初,湯恩伯率13軍從綏東趕到懷來、南口一帶設防。傅作義設總司令部于裝甲車上,巡行于柴溝堡、沙城之間指揮。

      經(jīng)35軍各部浴血奮戰(zhàn),收復了康保、寶昌、沽源、尚義、南壕?、化德等偽蒙古軍李守信、德王所盤踞的廣大地區(qū),偽蒙古軍只好集結(jié)龜縮到張北困守。

      8月12日至8月25日,13軍頑強地與日軍激戰(zhàn)10多天,日軍不停地增援均未攻破防線。此時,日軍從熱河兵分兩路進攻察哈爾省,增援張北偽蒙古軍李守信和德王的困守之敵。

      劉汝明在“七七”事變之前就與日本人有秘密來往,所以抗戰(zhàn)后既不積極圍殲張北困守之敵,而是忙于轉(zhuǎn)移自己的私人財產(chǎn),把部隊作為保護他們家私有財產(chǎn)的家丁,一同南撤。劉汝明撤走后,日軍便乘虛而進入張北,立即南下,并以空降兵配合,很快截斷平綏線,占領孔家莊車站。傅作義將軍令劉汝明部和李服膺68師夾擊孔家莊之敵,恢復平綏線。因為劉汝明和李服膺原來不是傅作義的部下,對傅陽奉陰違。劉汝明只顧保護自己家的私人財產(chǎn),拒不服從傅的命令,而李服膺又行動遲緩,致使孔家莊之敵如入無人之境,越來越多,雖經(jīng)傅部35軍袁慶榮團拼死沖殺,終因敵眾我寡,未能將敵驅(qū)走。就在劉汝明部和高桂滋部均各行其是的情況下,湯恩伯部的背后空虛,被敵人截斷,補給難以供應,只好自行沿太行山向山西方面撤退。日軍坂垣師團尾隨其后由懷來向山西渾源、靈邱等地進犯,與楊愛源的第六集團軍接觸,閻錫山下令傅作義趕快向山西轉(zhuǎn)移。按理說傅作義作為綏遠省主席,理應固守綏遠,但從大局出發(fā),傅作義還是率部經(jīng)懷仁、山陰、朔縣,移駐陽明堡。

      “七七”事變,國共兩黨結(jié)成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聯(lián)合抗日,山西作為抗日的主戰(zhàn)場,共產(chǎn)黨所屬的115師、120師、129師均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參戰(zhàn)。并設駐晉辦事處于太原,周恩來、彭德懷、彭雪楓曾多次會見閻錫山,在閻的總部,傅作義和周恩來多次商談持久抗戰(zhàn)的有關事宜。

      由懷來侵晉的坂垣師團,與由平綏鐵路經(jīng)大同南犯之敵,向長城的陽方口、茹越口、平型關發(fā)動鉗形的強烈攻勢。第六軍團軍的郭宗汾、陳長捷兩部在平型關與敵展開拉鋸戰(zhàn),情況十分危急。閻錫山急令傅作義率35軍孫蘭峰旅、董其武旅火速增援平型關,并命令傅作義代替楊愛源指揮平型關會戰(zhàn)。

      9月25日,115師所屬343旅的3個團由冉莊出發(fā),拂曉進入伏擊陣地。清晨天微明,坂垣師團第21旅團所屬21聯(lián)隊和輜重部隊走進伏擊圈,清晨5時戰(zhàn)斗打響,激戰(zhàn)一天,全殲敵軍獲得了振奮人心的平型關大捷,由于這一勝利使平型關正面守軍得以繼續(xù)抗敵三天。

      9月28日,茹越口戰(zhàn)況甚烈,旅長梁建堂壯烈犧牲。茹越口守軍防線被日軍突破。日軍越過長城,占領繁峙,平型關守軍腹背受敵。10月1日,閻錫山給傅作義下令全線撤退,趕到忻口設防。日軍越過陽方口、茹越口、平型關會師南下,很快進入忻口地區(qū)。

      日軍來勢兇猛,武器精良,形勢十分危急,光靠晉綏軍這些部隊是只有招架之勢,沒有還手之力。向來以保守著稱閻錫山,只想把他的獨立王國搞好,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山西,此時,不得不向蔣介石請求支援,蔣介石便派第14集團軍司令衛(wèi)立煌兼第二戰(zhàn)區(qū)副司令長官到山西支援抗戰(zhàn),任忻口會戰(zhàn)的前敵總指揮。

      1935年4月3日,國民黨給71人授了上將軍銜。蔣介石是特級,10人授一級,26人授二級,34人授中將加上將(也就是三級上將)傅作義在71位上將中總排隊是第16名,是二級上將的第五名,任第7集團軍總司令;衛(wèi)立煌在71位上將中總排隊是39名,是三級上將第二名,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。傅作義從平型關撤到忻口后,閻錫山對傅說:衛(wèi)立煌來晉綏作戰(zhàn),人家是中央軍,是客軍,他已任前敵總指揮,你從平型關撤下來到忻口屈從前敵副總指揮。

      我軍防守忻口投入總兵力8萬余人,日軍投入的總兵力與我相當,但是日軍的武器裝備要比我們先進精良的多。敵人發(fā)起多次狂攻,我方堅守陣地,并配以短促突擊,激戰(zhàn)23天,日軍3移指揮官,毫無進展。雙方死傷慘重,我方郝夢齡軍長、劉宗祺師長以下萬余人陣亡,兩萬余人負傷,戰(zhàn)事激烈時平均每小時就要損失一個團,日軍損失基本與我軍相當,遂形成相持狀態(tài)。

      10月10日,日軍占領石家莊,沿正太鐵路向山西進攻,娘子關守軍黃紹?部作戰(zhàn)不力,很快就放棄了娘子關天險而潰退,使敵軍沿正太鐵路進入榆次,忻口作戰(zhàn)部隊不得不后撤。

      責任編輯:邱睿

      上一篇: 點燃西安事變的導火索

      下一篇: 孤守太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