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新聞網(wǎng)訊 秋冬交替,寒風漸起,老人的健身熱情也日漸高漲。鍛煉身體是件好事,但不少老人卻容易走入誤區(qū)。為此,記者走訪了我市養(yǎng)生專家及健身教練,從中了解到若想事半功倍,務必記住四個要點:鍛煉宜“晚”不宜“早”、時間宜短不宜長、強度宜小不宜大、心態(tài)宜緩不宜急。
每天天不亮,廣場、公園、小區(qū)等處處可看老人活躍的身影,有的跳起廣場舞,有的練著太極拳,有的揮舞長劍。準時在城區(qū)平陽廣場鍛煉的王愛鳳老人說:“天氣冷了,更要多出來走走,既能活動筋骨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。我每天至少鍛煉兩小時,為即將到來的冬天打好身體基礎(chǔ)?!?/p>
許多老人抱著與王愛鳳相同的心態(tài),希望通過健身來增強自身抵抗力,為冬季抵御寒冷積蓄力量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,不少老人將晨練的熱情延續(xù)至夜晚,廣場舞一跳就是兩三個小時,一直跳到音樂終止、人群散去。殊不知,運動時間并非越長越好,強度并非越大越好,錯誤的鍛煉方式不但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,反而對身體有害。
對此,在一家醫(yī)藥公司工作的國家二級公共營養(yǎng)師薛老師用事實提醒:“前幾天,我接待了一位74歲的老人,幫助他調(diào)理身體。他常年患有心血管疾病,本想通過鍛煉來緩解病情,沒想到越練越糟。加強鍛煉沒有錯,錯在他起得過早,也沒有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。他六點半就出門跑步,那個時段氣溫較低,空氣質(zhì)量不佳,對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。而且,他給自己設定的運動量有些過大,加重了心臟負擔。”
“即將進入冬季,老人應‘早臥晚起,必待陽光’。早晨醒來后,老人不要急于出門,可以先在家里做一些簡單的熱身運動。等到太陽升起,氣溫趨于穩(wěn)定時,老人再出門運動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,循序漸進,感覺到身體放松即可?!毖蠋熖嵝?,“晨練的老人一定要吃過早飯再出門,防止血糖降低導致頭暈?!?/p>
此外,從老人的健康出發(fā),選擇哪種鍛煉方式為佳?我市一家健身房的教練王剛建議:“老人可首選步行,步行速度因人而異,只要感覺舒適、不吃力就行。還可根據(jù)個人意愿和身體狀況,選擇健身球、太極拳、練氣功等項目。鍛煉時間無需太長,關(guān)鍵在于持之以恒?!?/p>
“需要注意的是,許多老人鐘愛廣場舞,甚至用力去做一些高難度動作,這是錯誤的。老人行動相對遲緩,肌肉力量明顯減退,因韌帶彈性下降,關(guān)節(jié)活動不靈,老人的協(xié)調(diào)能力也較差,應避免進行快速、旋轉(zhuǎn)、前抑、低頭、深彎腰等運動。如果勉強去做一些大幅度的動作,可能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?!蓖鮿倧娬{(diào),合理、舒緩的運動能夠提高老人的生理機能,讓老人的身心得到放松。
記者 李靜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