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四龍壁的前世今生
□ 秦煥苗
龍,誕生于中國古代神話,在人們的想象中內(nèi)涵不斷豐腴,自古以來一直是祥瑞和權(quán)力的象征,被賦予了神秘色彩,并逐漸演變?yōu)榛实鄣南笳?,只有“真龍?zhí)熳印辈拍苁褂谩褒垺边@一圖騰。
“四龍壁”作為閃耀的藝術(shù)瑰寶,在華夏大地有很多處,它以龍為設(shè)計元素,通常用作建筑物的照壁。在臨汾市區(qū)古城路與鼓樓北大街交匯口東南角,有一處青磚與黃綠琉璃構(gòu)成的四龍壁,遠遠望去,琉璃艷麗的色彩彰顯著獨特的韻味,南來北往的行人總是忍不住駐足觀望。這一古色古香的龍壁已成為鼓樓南北街的一大文化景觀,同時也為古都平陽增添了一份文化內(nèi)涵和歷史厚重。
這座四龍壁最早建于明正統(tǒng)二年,也就是1437年,有將近600年的歷史,長16.6米,高7.6米,為琉璃瓦彩色燒制,外觀造型為三壁合一。最早坐落于紅衛(wèi)路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鼓樓東大街,是關(guān)帝樓的影壁。1982年,由于城市擴建,四龍壁被拆卸并予以保護。2016年,在鼓樓南北街改造當中,四龍壁被移建于此處,進行了完整地修復重塑,重新面世。
重建后的四龍壁總長31.7米,最高8.7米,由數(shù)千塊琉璃構(gòu)建拼接而成。放眼整個影壁,主體有三面龍壁,一高兩低,錯落有致,壁頂覆蓋琉璃瓦,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,壁底由左右兩組各11塊動物磚雕圖案組成,動物形象生動活潑,有獅子、大象、長頸鹿、駱駝、馬、魚等。龍壁的兩側(cè)新增有“南通秦蜀”“北達幽并”的四字副壁,與鼓樓門洞上的相同,更增添了幾分厚重感。
中間龍壁有兩條龍,左右兩塊龍壁各有一條龍,四條巨龍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,龍身凸出壁面,立體感極強。每條龍的形態(tài)各異,或昂首挺胸,或蜿蜒盤旋,肌肉線條流暢有力,仿佛隨時都會破壁而出,翱翔天際。四條龍身以黃色為主,龍爪以青綠色為主,黃色代表著尊貴和神圣,青綠色則象征著神秘和威嚴。兩種色彩相互搭配,使龍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。
龍鱗的雕刻細致入微,一片片緊密排列,層次分明,龍鱗上深暗的漸變色,又增添了幾分活潑和靈動,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迷人的光芒;龍爪尖銳有力,緊緊地抓著壁面,給人一種穩(wěn)固威嚴的感覺;龍頭的刻畫更是精妙絕倫,龍眼炯炯有神,龍須飄逸靈動,龍角挺拔尖銳,將龍的威武霸氣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中間龍壁構(gòu)圖比較復雜,右邊飛龍的頭朝上,左邊的飛龍頭朝下,龍嘴張開,整齊的上下兩排牙齒清晰可見。右上角飾以旭日東升圖案,左上角飾以月亮當空圖案,幾朵祥云在其間飄浮,下面是郁郁蔥蔥的草木,草木中間的吉祥動物若隱若現(xiàn)。在兩條龍中間,是手持火珠腳踩祥云的“雷震子”,綠色的身軀伸出一對兒黃色的大翅膀,怒目圓睜,大嘴獠牙,三撮黑發(fā)豎立,惟妙惟肖。
“雷震子”是神話小說《封神演義》中的虛擬角色,面如青靛,發(fā)似朱砂,眼睛暴湛,牙齒橫生,出于唇外;身長二丈,武力強大,肋下生風,背后一對翅膀,使用一條黃金棍,是文王姬昌第一百子,也是闡教門人云中子的徒弟。他戰(zhàn)績普通,擅長空戰(zhàn),善于攻城,為周朝殿下,孝順父親,福緣深厚,是書中的重要角色之一。
再看左右兩塊龍壁,兩條飛龍頭朝上,首尾對稱相向,口吐龍珠,風姿雄健,騰挪跳躍之體態(tài)刻畫生動,爭奪之勢活靈活現(xiàn),也是黃色的軀體,兩對兒綠爪,四周配有云朵花紋等圖案,龍的威儀和雕塑的精美融為一體,藝術(shù)魅力無以言表。
在雕刻細節(jié)上,工匠們運用了多種刀法,如平刀、圓刀、斜刀等,使龍的形態(tài)更加生動自然。例如,在表現(xiàn)龍身的起伏時,使用了流暢的曲線刀法,營造出一種動態(tài)的美感;而在刻畫龍鱗和龍須時,則采用了細膩的點刻和線刻,增加了作品的精致感。
四龍壁的背景雕刻也十分精彩。云紋、水紋等圖案與巨龍相互映襯,營造出一種神秘而恢宏的氛圍。云紋的雕刻輕盈飄逸,如同真實的云彩在天空中飄浮;水紋則波濤洶涌,展現(xiàn)出無盡的力量。這些背景圖案不僅豐富了畫面的內(nèi)容,還進一步突出了龍的神圣和威嚴。
四龍壁背景的色彩也十分考究,云彩以淡黃色為主,營造出一種祥和的氛圍;草木和水紋則以深綠和淺綠色為主,表現(xiàn)出有動感的深淺變化。整個色彩搭配和諧統(tǒng)一,既突出了主體,又豐富了畫面,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。色彩的運用還考慮到了光線的影響,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,四龍壁的色彩會呈現(xiàn)出不同的效果,時而明亮奪目,時而深沉莊重,這種變化進一步增添了其藝術(shù)魅力。
站在四龍壁前,我看了又看,久久舍不得離去。它巧妙地融合了龍文化元素,將龍的形象進行了藝術(shù)化的處理和表現(xiàn),展現(xiàn)了對龍的崇拜和敬仰之情;它采用了傳統(tǒng)的雕刻工藝和琉璃制作,工藝和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;它作為一件不可復制的文物,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;它不僅是一座藝術(shù)價值極高的龍壁,而且富含中國傳統(tǒng)風水學的“符瑞”范疇,被認為有消災(zāi)降福、保護生靈的作用……
這座四龍壁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的風雨和滄桑,卻依然堅挺。它見證了朝代的更迭、社會的變遷,是歷史的活化石,靠近它,仿佛觸摸到臨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(fā)展脈絡(luò)和文化傳承軌跡。相信“龍”眼里現(xiàn)在的臨汾,一定是六百年來最美的畫卷!
責任編輯:暢任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