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城里的關帝廟
□ 秦 英
您在我心里太久了!
您讓我思念得太久了!
自從臨汾城里的關帝廟開始重修,一顆心一日又一日地積累著惦念。中間特意去過,透過大門的縫隙向里面張望,終是沒能進去。而,錯過了特意而為,就又不知到什么時候才能有了空,才可以目睹您嶄新的容顏。
那日,終是得了一句話的機緣。
他說:“推薦你抽空轉轉市區(qū)關帝廟,值得一書!”
是了!應當去看看了,想了那么久,等了那么久,還沒有看看您的容顏。
自從開始建設,每一次上街,都會特意從解放路的憩棲園走過,為的就是看看關帝廟的工程進度。所以一直誤以為北門就是大門了!從而忽略了南面才是正門。更沒有想到的是,這廟還單設了外圍的通道,這可是給我的第一個心靈震撼!
那長長的、寬闊的、紅墻青磚的廟西通道,讓我有了一個難得通透的視覺角度。就這紅色的外墻來看,這廟可真大啊!雖然是舊址重建,而且,自己對這方地界也不算陌生,但卻能如此敞亮地一眼望去……
走到通道的南頭,先入眼的是關帝廟的西南角樓,青磚的座,實木的柱,重檐的閣,飛檐挑銅鈴,風來響叮當。這樓的木質(zhì)結構都是素面的,不知是還沒來得及彩繪,還是就不準備上彩。但在我眼里已是美的安靜質(zhì)樸,又不失華貴自然。這就是了,風本無言,搖鈴聲聲,而我,卻在風鈴聲中感受到了一份靜謐和安然。
還沒有進入,已然動了心、迷了眼。
左手一拐,就是正門所在。忽地覺得這廟前街可真寬啊!又一次被震撼,已顧不得這是在街上,小跑著移動著尋找拍攝的角度,似乎慢上一秒,這美景就會從眼前溜掉。
看!廟門雖然夾在兩側角樓的中間,卻也顯得氣勢磅礴,而且與相連的廊房角樓渾然一體,有如官帽飛翅,氣宇軒昂。
大門兩邊的壁畫精美,關公畫像打眼就是科班制作。
門內(nèi)的兩側也有壁畫,一邊飛龍,一邊虎將,龍虎精神,虎虎生威!
哎呀!老國槐還在!老楸樹也在!就它們沒有變樣,只是更加精神矍鑠,高大偉岸了。
崇寧殿是留舊補新的,保留了依然完好可以使用的部分,損壞的全部由新的構件替代,新舊搭配別有風味。風化的石材和嶄新的石雕,老舊的木構件和鮮艷的新匾額,讓我不由想起了,這座大殿曾經(jīng)凋敝的模樣。殿內(nèi),崇寧真君的高大塑像,身著龍袍,頭戴冕旒,威嚴肅穆,一派帝王氣象。
穿堂而過,后面應是關帝爺?shù)膶媽m,嶄新新的木作被漆的油亮閃閃,兩重琉璃的殿檐,分別是寶石藍和孔雀綠的主色,在下午時分的斜陽下,富麗堂皇。寢殿前的國槐,花兒還未落盡,翠煙碧波投下了一片蔭涼。要是在這兒置上一方棋桌,是不是可以邀請關帝爺爺下來對弈,殺他個春秋激蕩、片甲不留、干干凈凈!
寢殿里的關帝爺爺身著青綠龍袍,一手拂著美髯,一手扶按膝上,目光炯炯。
出寢宮,穿牌樓,兩邊應當是刀樓和印樓。青龍偃月刀,這個是必須有的,這刀可是“武圣”的象征,更是“忠義勇”精神的代表。官印也是必須有的,畢竟咱關老爺是御封的崇寧真君。
哎呀!春秋樓終于露出了它的容顏。前些年,我來看它,距離一兩米就是居民樓,現(xiàn)在居民已去,春秋依然。保留完好的窯洞底座,已經(jīng)開放,三孔窯里三組塑像,還沒有陳設介紹的標示牌,只有等正式開放了再解密吧!
而我心里關照著春秋樓上那個炮彈痕還在不在!哎喲!還在!這樓堅固,炮彈的痕跡如花綻開,據(jù)說是臨汾攻堅戰(zhàn)的遺痕。
配殿、圍廊都還沒有完全呈現(xiàn)最終的面貌,能感覺到這里還有很多后續(xù)裝飾和配套工作,但我終是目睹了臨汾城里關帝廟嶄新的容顏。
此時是初秋的下午,天氣依然燥熱,但我的心底卻溢出了一縷清涼。那是滿足后的喜悅,更帶著對未來的暢想。
出得北門,我才想起要和關帝廟合一張影,罷了,就這兒吧!這只是第一張,以后還會有很多張,或許是雪飄,也許是雨落,抑或是風起,那是在未來的歲月流年,更是在與臨汾城里的關帝廟,相依相伴的美好明天!
責任編輯:暢任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