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,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,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,一本视频在线精品

<strike id="hv4hj"></strike>

  • <center id="hv4hj"><ol id="hv4hj"></ol></center>
    
    
      <output id="hv4hj"><ol id="hv4hj"></ol></output>

      鄉(xiāng)寧縣史家溝村“椒”響曲

      2020-08-26 08:54:35 來源:臨汾新聞網   瀏覽次數:

        核心閱讀

        20多年來,鄉(xiāng)寧縣史家溝村圍繞花椒產業(yè),“兩委”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干,通過免費發(fā)放樹苗、種植示范戶帶動、建花椒加工廠提升附加值等舉措,把特色種植做成了富民產業(yè)?;鸺t的花椒鼓足了村民的錢袋子,映紅了村民的好日子,奏響了干群齊心奔小康的“椒”響曲。

        臨汾新聞網訊 站在鄉(xiāng)寧縣棗嶺鄉(xiāng)史家溝村的花椒地頭,紅彤彤的花椒星羅棋布,錯落有致。置身其中,能聞到沁鼻的花椒香味兒,也能捕捉到忙碌著的農民那黑紅的臉龐上發(fā)自內心的喜悅。

        頂著伏天驕陽,記者來到這里,聽他們講述種植花椒的故事。

        史家溝的“椒”心

        史家溝村屬于典型的黃土殘垣溝壑區(qū),上世紀90年代初,人窮、地窮、日子窮。除了傳統(tǒng)產業(yè),沒有其他的致富門路。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,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人、婦女和孩子。

        改變緣于一棵棵小小的花椒樹。

        1998年起,在老支書賀方廣的帶領下,史家溝人走上了種花椒的道路。

        “種花椒不種莊稼,我們吃啥?!”

        “這得幾年才能結花椒賣錢啊?”

        “這樹要是活不了怎么辦呢?!”

        ……

        開始總不是一帆風順,大多數村民在觀望、在質疑。

        “春種一片坡,秋收一小籮”成為一些村民嘲笑花椒種植戶的順口溜。

        這一切,花椒種植示范戶賀降軍深有體會,“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小麥的,種花椒樹在當時是個新鮮事兒,頭一年很多人等著看笑話,也有人把免費發(fā)的小樹苗當柴火燒……”

        “那時候,誰相信花椒種植能旱澇保收呀!要不是老支書和村‘兩委’的堅持,史家溝村也不會發(fā)展為花椒種植專業(yè)村?!笔芳覝洗宕逦瘯魅挝囊逭f,現在村里370余戶,家家戶戶種植花椒樹,種植面積達3500余畝?!耙划€地大約栽植60余棵花椒樹,每棵花椒樹產2公斤干花椒,按去年收購價80元/公斤計算,一畝地毛收入近1萬元,小麥的收入顯然不如花椒?!?/p>

        不僅如此,花椒還帶動了村民的勞務收入,以賀降軍為例,2015年他將原先的400棵花椒樹擴種到了1000棵,占地面積15畝,為抓住最佳采摘期,今年他雇了11個人,每人采摘每公斤鮮花椒的費用為6元錢,目前已采摘1500多公斤。

        如今,史家溝村3500余畝的花椒田里,一棵棵花椒樹扮靚了鄉(xiāng)村風景,鼓足了村民錢袋。不知不覺中,村民口中的順口溜變?yōu)榱恕按涸砸豢媒?,秋收萬顆子”。

        村干部的恒心

        上世紀90年代,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發(fā)家致富的賀方廣,懷揣“一人富不如眾人富,一個人賺錢不如帶領大家一起賺錢”的情懷,回村競選“村官”,成為村黨支部書記。

        一次偶然的機會,聽到做調料生意的朋友說“花椒市場走俏,不提前給定金都收不到好貨”,賀方廣記在心間,并特意前往花椒主產區(qū)陜西韓城實地考察,請專家、察地形、看環(huán)境、測土壤,最終得到了史家溝村可以種植花椒樹的結論。

        然而,想讓祖祖輩輩以種小麥為生的莊稼人調產,哪能那么容易。賀方廣干脆將自家十多畝地“開墾”為試驗田。為快速掌握種植知識,他天天在地里鉆研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當年花椒樹成活率很高,效益相當可觀。

        “我致富了不算真正的富,鄉(xiāng)親們都富裕了,那才是真正地富起來了。”于是,他帶領村民挖土、平墩、挑土、填土、遷墳、挖渠,將土地平整好后,將引進的花椒苗發(fā)給鄉(xiāng)親們。由此,史家溝村“椒”響曲正式拉開序幕。

        送技術、送樹苗,苦口婆心做工作,甚至是“生拉硬拽”,在賀方廣的努力下,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種花椒的隊伍。

        漸漸地,“真金白銀”的收益,讓花椒的“麻味”在史家溝椒農心中變成了“甜味”。

        嘗到甜頭的村民賀回泉笑言,自己只是黃鼠狼娶親——小打小鬧。然而一筆賬算下來,他的“小打小鬧”每年也能有四五萬元的收入。

        一任接著一任干。2013年,杜懷龍從賀方廣的手中捧過“接力棒”,成為新一任村黨支部書記?!拔髯セń窎|抓牧”仍是新一屆村“兩委”班子的不二選擇。

        在花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大好形勢下,解決花椒深加工問題擺在了村“兩委”班子面前。2016年,一座現代化的工廠——棗原紅花椒制品加工有限公司開始動工。這座投資500萬元的工廠,經過3年的建設,于2018年竣工。

        杜懷龍說:“推進花椒深加工,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、助力脫貧攻堅具有重要作用。我們將進一步挖掘花椒深加工能力,推動花椒產業(yè)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?!?/p>

        老百姓的舒心

        黃昏時分,走進史家溝新村,斜陽余暉映照在一排排整齊的二層小樓上,干凈整潔的村莊道路與環(huán)繞鄉(xiāng)村的一面面精致的手繪“文化墻”相得益彰,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畫卷。

        如今,像賀降軍、賀回泉一樣依靠種植花椒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數。他們依靠花椒掙了錢,住上了小洋樓,開上了小轎車……

        “我和丈夫分工明確,他管田間地頭花椒打理,我管家務,閑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跳舞……”58歲的臧恩英與伙伴們伴隨歡快的音樂在新村小廣場上翩翩起舞。

        臉上洋溢的是幸福,內心涌動的是感動?!拔依斫獾男】瞪罹褪抢习傩盏奈镔|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都能有滿足感、充實感,這就是最簡單、最實在的小康了。能過上這樣的日子,我感到很舒心!”臧恩英跳著笑著說著。

        花椒帶來了物質富足,物質富足促進了精神豐收。鼓起腰包后的史家溝村民,在精神文明建設上也有了自己的追求。村容村貌、村風村規(guī)、文化娛樂樣樣走在前面。自2012年起,史家溝村先后榮獲“山西省文明村”“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”等榮譽稱號。

        火紅火紅的花椒,映紅了史家溝村民的好日子,奏響了干群齊心奔小康的“椒”響曲。

        記者 陳明 亢亞莉

           

      責任編輯:暢任杰

      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